广州楼市在凌晨3点前,节气来说是大寒
家人们,先给大家泼盆冷水 ,从冰山楼市周期模型看,现在的广州房价就像凌晨 1-3 点,正是天最冷、人最慌的时候,抛房子的多到数不清,买方卖方就这么僵着,妥妥的 “大寒阶段”。先给不懂的朋友翻译下这模型到底啥意思。这模型把楼市比作一座大冰山,涨涨跌跌就像冰山移动,惯性大得很,一旦动起来停不住。它把市场分成 24 个阶段,核心看 “多空掰手腕” 的力量变化:多方就是想买的,空方就是想卖的。现在说的 “凌晨 1-3 点”,对应的是第 13阶段 —— 空方力量顶到极致,就像坤卦说的 “阴极”,但有意思的是,这时候多空其实已经开始平衡了,就像寒夜最冻的时候,天亮的苗头已经在暗地里冒了。
别觉得这是专家瞎扯,广州市场的疯魔劲儿咱们都能摸着。上周末我刷贝壳看板,后背直发凉:两天时间,新增 4724 套降价房,周日一天就有 2565 套房东甩卖,这是一年半以来周末降价最多的一回。不是那种降个万八千刷存在感的,番禺有套 120 平的房子,业主直接砍了 120 万,就为了 “金九” 能出货;增城更狠,新房价格一个月跌了 1.03%,二手房也降了 0.47%,相当于一套 100 万的房子,转眼就少了小一万。
中介朋友跟我吐苦水,现在带看量掉了快两成,房东比客户还急。以前房东还端着 “少一分不卖”,现在打电话全是 “你看能帮我挂低多少?只要有人买”。9 月全市二手房网签才 8367 套,比 8 月还降了 3.83%,说好的 “金九” 直接凉成了 “铜九”。更真实的是小区业主群,以前天天晒房价涨了多少,现在全是 “XXX 挂价又降了”“要不要跟着降?”,恐慌跟传染病似的。
为啥会闹到这步田地?我拆成三点说,都跟咱们普通人息息相关。
第一是 “抛盘潮” 真不是虚的,而且是被逼出来的。一方面,去年开始广州把一批自持住房改成可售的,一下子多了 30 万平方米的房子,相当于凭空冒出来几千套房源,市场根本接不住。另一方面,很多房东是 “卖一买一”,想换个大点的房子,结果自己的房子卖不掉,新房那边又催着交首付,只能咬牙降价甩卖。还有些投资客扛不住了,以前靠租金还房贷,现在空置期越来越长,干脆割肉离场。
第二是新房在 “抢生意”,二手房被架在火上烤。开发商为了冲业绩,“金九” 直接放大招:天河有的新盘送两年物业费,白云的直接打 92 折,增城甚至搞 “首付分期”。这一下,本来想买二手的人全被拉走了。你想啊,同样的钱,能买新房谁要二手?二手房东只能跟着降价,形成恶性循环。
第三是 “信心没了”,这比啥都可怕。冰山模型里说,恐慌到极点的时候,其实多空力量已经平衡了 —— 不是买的人变多了,是卖的人实在卖不动了,买方也不敢下手了,就这么僵着。现在就是这情况:房东急着卖,但客户全在观望;中介天天发降价消息,却没几个人真下单。9 月台风那几天,全市 “五停”,带看、网签全停了,本来就脆弱的信心更是雪上加霜。
这波 “大寒” 到底影响了谁?最惨的是三类人。首先是中介同行,我认识个天河的小哥,三个月没开单,现在兼职送外卖,朋友圈一半是房源一半是外卖接单截图。其次是高位站岗的房东,2021 年买的房子,现在降价 20 万都卖不掉,每个月还着一万多房贷,头发都白了。最后是小区周边的小店,以前看房的人多,便利店、餐馆生意好得很,现在门可罗雀,有的直接贴了 “转让”。
但我今天想多说句实在的:别被 “恐慌到极点” 这说法吓住,这里面有水分。
第一,所谓的 “天量抛盘”,其实集中在远郊。天河、越秀这些核心区,降价房源其实不多,越秀二手房才降 0.19%,海珠几乎没降。真正疯降的是增城、从化这些地方,因为供应太多,需求又少。所以不是全广州都在 “凌晨3点”,核心区顶多是 “凌晨 5 点”,再熬一熬才能到天亮了。
第二,多空平衡不是 “僵局”,是 “蓄力”。冰山模型里有个关键:第 12 阶段是 “阴极阳生”,空方到顶了,多方就该慢慢起来了。现在 60-90 平米的刚需户型成交占比还在涨,说明真有需求的人没消失,只是在等。就像寒夜里,看着冻得发抖,但土壤里的种子已经在发芽了。
第三,恐慌是被 “放大” 的。贝壳一天 2565 套降价房,看着吓人,但全广州二手房挂牌量几十万套,这只是冰山一角。而且很多房东是 “跟风降价”,别人降他也降,其实根本没客户问。中介为了促单,也爱渲染恐慌,让客户赶紧买、房东赶紧卖。咱们得学会扒开数据看真相。
说实话,我做房产主播这八年,见过 2021 年的疯涨,也见过现在的冷清。楼市就像钟摆,不会一直摆向一边。现在大家觉得 “天塌了”,可别忘了 2015 年也有人喊 “广州房价要崩”,结果后来涨得让人看不懂。冰山模型说 “凌晨 1-3 点”,但凌晨再冷,也总会天亮。但天亮不是等来的,是市场自己 “熬” 出来的。那些喊着 “马上反弹” 的,和喊着 “彻底崩盘” 的,都是极端。真实的市场是:远郊房子还得降,核心区慢慢稳;投资客继续离场,刚需慢慢进场。这不是 “救市” 能救出来的,是供需自己慢慢平衡的过程。最后想跟大家说,别天天刷降价消息焦虑,也别听专家瞎忽悠。有空去小区门口的中介店坐会儿,跟小哥聊聊天;去售楼处看看,是真有人买房还是全是托。市场的真相,从来不在报表里,就在这些烟火气里。
页:
[1]